close

[1]                                                                          

   整部片都以勞勃狄尼洛的視角為主,他幾乎永遠都在畫面裏頭; 除了一個段落:茱迪佛斯特(雛妓)跟哈維凱托(皮條客)深情跳舞的段落,這個段落不能說它多餘,因為它確保了哈維凱托飾演的角色Sport保持價值中立;茱蒂佛斯特的說詞:他保護我,以防我自己傷害自己。也因為這個溫情的鏡頭,不會讓觀眾輕易判斷他在說謊哄騙,或許他跟雛妓之間是真有感情交流的。(另外聯想到的是馬爾他之鷹/梟巢喋血戰,除了片中一個槍殺鏡頭,其餘的時間主角也總是在畫面中的。那段槍殺自然也是為了電影效果而另加的。)

                                                                               

[2]

 

  大哉問,當然就是崔維斯在最後一幕到底看到什麼。或是說這個鏡頭之意義為何。我注意到一個點是這樣的,Betsy下車之後,想跟崔維斯講些話,卻不知道怎麼開口,於是只問了:那這樣多少錢?而崔維斯此時把跳表的錢按掉(情債一筆勾銷?),對她微笑道別。當崔維斯把車開走,在此觀眾先從崔維斯看著街上貝絲的主觀鏡頭,(跟崔維斯一起看)轉到觀眾從後座角度看崔維斯正在借著後照鏡看的鏡頭(看崔維斯正在看的行為本身)。

                                                                                

  我們看到崔維斯透過後照鏡在看後座,彷彿他藉著鏡子回瞪著我們;當他皺了一下眉,調整了後照鏡的角度的時候,鏡頭不再從後座(觀眾)的角度看了。接下來的角度是崔維斯的第一人稱鏡頭,是他從後照鏡所看到的街景。而後照鏡裡面照的再也不是乘客,而是街景。

                                                                                

[3]                                                                           

  對照崔維斯的性格設定:他想要替社會貢獻,跟別人產生聯繫,卻實而與他人疏離,一方面可能是越戰退伍兵的身分使他難以重新被社會接受,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自己視許多社會下層階級為人渣,如此的自視甚高反而造成融入的困難。

                                                                               

  他似乎沒有生命目標,所以他自然地想要找一個。但不知怎地,他並沒有想要自己創造一個,而是想要他人給他一個。在許多地方,我們看到崔維斯許多只問別人的評價答案而不問評價的推理過程,這種只問判斷為何而不問為什麼的態度,嚴重到令人傻眼的地步;當他喜歡Betsy,他就支持她的一切決定,彷彿這些東西是好的,正是因為是妳決定的:

                                                                                

「我不知道拜倫汀的政策是什麼,但我相信他會是個好總統。」

「這張唱片我沒有聽,可是我相信它一定很棒。」

                                                                               

  即使Betsy片中不斷地反問他:「你確定嗎?」Are you sure about that?)崔維斯卻總是不假思索地把決定的權力交給他認同的人,不參與任何決議的過程。

                                                                               

  崔維斯的他向性(other-oriented),交給別人決定並據此來行動的傾向,              跟他計程車司機職業的設定很吻合:計程車司機開車從來不是自己要去哪裡,而只是在遊蕩中被乘客攔下,被決定要去的目標......

                                                                                

  他從愛情的追求(貝茲),轉到政治上的貢獻(刺殺總統候選人/刺殺雛妓的皮條客跟嫖客)。在愛情的時候他失敗了,貝茲對他的篤信與無知(源於不想知)從好奇變成厭惡,她不再想做出對他做出期待要求;但是崔維斯怎能接受這種不被認同者驅使的情形?

 

  在崔維斯打電話給貝茲那幕,鏡頭突然橫向移到空蕩蕩的走道上。在鏡頭通常用來製造期待的方式中,例如說把鏡頭焦點放在一個咖啡館的椅子上,通常就會有人走過來坐在這椅子上,也就是說這個焦點引發了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慣性地對這個空間接下來會出現的東西產生期待。或者遠景有個人在走路,焦點卻在近景的一點,那人往往就走位到我們等待的那個焦點上。在許多懸疑片中,這個注意力通常沒有白等,關注焦點出會浮現出可供關注的對象;但在走道的那幕,似乎是在象徵著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期待,畢竟貝茲不再願意跟崔維斯有瓜葛,連使喚都不想使喚了。網上有影評把這邊說成是「attention itself:在此我意識到自己的孤寂,沒有其它東西會浮現。

                                                                               

  在(政治)刺殺段落的時候,他第一次刺殺總統候選人Palantine失敗了,一方面,貝茲的工作地點就是此候選人的競選總部,動機可能是來自牽怒;二方面,此候選人曾經做過崔維斯的車,崔維斯可能認為此候選人所表現的聆聽人民心聲的姿態似,乎流於表面。對於崔維斯而言,Palantine可能太過保守膽怯,無法達到他所謂"清洗街頭"的目標。

 

  第二次刺殺行動,他殺死妓院一堆人,還成了媒體上的英雄。他認同的對象,似乎變得抽象了:好像他心中有個他認同的(虛構)他人,正在看他的一舉一動,而自己因為實現其使命而顯得有價值。但是現實中的群眾恰巧擁護了他此次的行動。

 

  崔維斯覺得自己行正道,但證成的理由似乎顯得武斷,他跟雛妓的對話中,似乎有聽跟沒聽是一樣的,儘管他的猜測可能是對的;他篤信雛妓一定是被誤導或者是沒有能力判斷,所以是不自主而被迫害的。他認為這種生活不是小女孩應該過的生活。不過綜觀之,崔維斯的政治刺殺行為還是動機模糊的:或許只是因為他必須給自己使命,否則沒有活下去的依靠。政治刺殺是不是為了挽回貝茲的心,為了重新吸引其注意力的另外一種激進的嘗試?我也不太確定。

                                                                               

                                                                               

  崔維斯沒有捫心自問:我之所以行正道,是否正是因為我獨裁地決定凡自己的行為依據都是正道?我認同的那些價值被看作是屹立不搖的,那是不是我虛構出來的幻影?就像那些宣稱自己走的才是正宗黨的初衷路線的人,為什麼不會覺得自己可能是曲解了那些黨綱?抽象而具詮釋空間的黨綱,跟具體的任務細節之間總存在著鴻溝,但是有些人卻漠視了這個鴻溝,直接認定自己的具體行為絕對是替最終綱領服務的......                    

 

   片尾,小雛妓的父母寫信給他,感謝他的英勇行為讓小雛妓得以回家。貝茲也重新坐上他的車,跟他討論這個英雄事蹟。 但是崔維斯似乎已經走出對貝茲的迷戀以及帶來的情傷,他不再需要依靠一個外部給出的目標來終止他自身的遊蕩。他或許終於接受並樂於接受這種遊蕩而無使命的生命,或者是說,他已經意識到已經有能力自我奠基,自己給出並決定其生存的方向與意義。或許這就是最終的調整後照鏡的片段的意義:雖然俗套,但是可供解釋:我又重新自立自主了。

 

  原本崔維斯的個性是危險的,因為他在愛情的狀況裏像是完全不思索的走狗,「貝茲說的都對」;但在刺殺的狀況中卻是心中正道的走狗,他聽不進去雛妓的說詞。一個信念無法被否證的心靈是可怕的,不管是過度信任領袖,「領袖說什麼都好」的法西斯狂熱份子,還是一個想要自己貫徹基本教義,「我才是走最純正的黨路線」的死忠信徒皆然。

                                                                               

  如同一個paranoia案例:病人在酒吧搭訕一個女人,那女人拒絕了/發卡了那個病人,病人卻認為這女人一定其實愛自己,只不過外顯行為無法表達自己真正的心意。於是病人遂認為一定有秘密組織在迫害控制這個女人,所以自己要去攻擊這個組織。這種被愛妄想的心靈,無法將外界訊息解讀為能夠否證自己的固執信念的訊息,而只能扭曲現實繼續過著妄想的日子。

                                                                               

  當然,最後崔維斯的貌似痊癒,固然是好事,但是中間付出的代價,對別人帶來的威脅,未免也太大了。但是這個角色塑造得蠻成功的,讓你覺得會有這種人是可信/可諒解的,這也是它恐怖(具恫嚇性教育意義)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ele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