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節錄自 p.248-250


  其實,以影評人的出身背景來看他們應該是不會那麼殘暴的。大部分的影評人,若非由影迷出身就是由電影學院派出身的。雖然有些影迷幸運地變成「影話作家」,但他們是不會損害任何人的,他們會表現得朗娜巴納或是雷克瑞那樣,任何人都不必對他們的影話認真。至於電影學院派,那就普遍危險得多了,尤其是當它們變成影評人的時候更是如此(而他們是常常都會變成影評人的)。電影學院派不像影迷,他們會大量蒐集那些從純粹屬於個人嗜好乃至表現假哲學、假科學的電影資料,提高這些無用的累積物的地位。
 
  固執而難以令人理解地要成為一個電影通的誘惑,對影評人來說實在是有夠大的。跟其他有悠久歷史的藝術比較起來,電影到底只是一個小領域,沒有一個文學批評家、音樂批評家或是美術批評家會假設他自己懂得那一行的每一件事,所以那些藝術的批評才會變得專門化。而電影-該多謝那些舊片電影院、電影圖書館、電視上的舊片重播、各種影展以及影片字幕大大減低了語言的障礙-卻可以讓人抱有全知全懂的大願望,而這正是電影學院派的大野心。

  但是,電影同時也是一種真正包容其他各種藝術的綜合藝術。因此,一個理想的影評人就應該要精通其他各種藝術,和世界各國的語言(雖然這是在做夢)。因為字幕始終不能洽當地表達影片原意,同時往往還會錯誤百出。故此,一個影評人實在有太多東西需要他去學習和培養興趣了-而其中最不重要的是「生活」。因為學院派的影評人有數不完的電影要看,他們根本沒有時間真正去生活了。由此我們可以歸結出一個簡單的定理:越是一個好的電影學者,就越是一個差勁的電影批評家。狄威麥當勞顯然很了解這個定理,所以當他在「君子」雜誌撰寫他那精彩的影評專欄時,他讓他的兒子和信得過的朋友代替他去看電影然後轉告給他知道。而狄威本人,一個月頂多看五、六部電影而已。

  一般說來,嚴肅的影評會發現他正置身於一個特別不健全的環境裡。一個書評人並不需要遍讀所有的暢銷書和短命的書刊,但縱使一個最吹毛求疵的影評人,假如他不想長此以往投閒置散的話,他也迫得要批評一些一文不值的影片。你能夠想像李安奴蕭甯寫關於洛麥古連的樂評,或是艾克門威爾遜寫關於賈桂琳蘇珊的書評嗎(譯註:此處所述的兩位評論家都是嚴肅的評論家,而兩位被評論都是寫流行東西的作曲家和小說作家)?但是影評人卻非得這樣做不可,這可以說是由下而來的壓力。同時,也有由上而來的壓力,那就是電影學者專家所發明的花巧的電影裡論,諸如:電影結構學、電影記號學等等。這些專家利用他做的理論干擾影評界,以致一向受人尊敬的影評人也為之束手無策。


---

節錄自 p.250

  做為一個影評人,除了要具備三種作為一般評論者所具備的條件(智慧、品味、寫作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三種特殊的素質。第一:勇氣。因為電影製作動輒耗費數百萬元,因此影評人和報刊的發行人都會遭到極大的壓力,以免他們隨便搖動這艘如此昂貴的船。第二:正直。基於利害關係,不單電影的製作人和電影公司會向那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影評人阿諛諂媚,甚至影片的導演、編劇和演員,也很容易會向影評人狡猾地乞惠的。第三:篇幅。由於電影是一種十分複雜的藝術形式,一個真正的影評人假如沒有足夠的篇幅是很難對影片的每一方面做詳盡的評論的。只要文章的長度在一千字以下,影評人也會被別人當影話作家的。


---
《影評人的真面目》梁良 編著 

引文這篇是黃仁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isele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