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29 Sat 2023 10:27
OM Sessions
- Mar 02 Thu 2023 21:44
Synth Codes From An Ancient Cave by Semmy Joestar
- Feb 02 Thu 2023 20:25
OM Machine
Our song “Noise 606” is included in the latest episode of Turn Me On, Dead Man. podcast.
- Dec 03 Sat 2022 00:57
OM Machine album
- Nov 16 Wed 2022 19:54
My compiled albums
- Jul 06 Thu 2017 13:31
樂風的分類
有時候自己也喜歡挑那些遊走邊緣的樂團或專輯當作舉例,
想瞧瞧別人會有怎樣的反應。
當某個樂風XXX訂立時,總是可以從它自我訂立的原則中,
找出符合那些原則的「PROTO-」、「前XXX的XXX」。
在規則訂立之前,那些符合該規則的事物。
例如最近發現六零迷幻團Cromagnon的專輯Orgasm卻帶有近似黑金的粗礪聲響。
而之前很喜歡的八零團Deux Filles是我心目中的「pre-postrock postrock」。
像Talk Talk的經典地位也是事後被冊封的:「我現在封你為後搖滾先驅」。
音樂有其歷史,但沒有血統。
自稱愛好自由與反叛的音樂愛好者,卻又喜歡照本宣科、教訓別人的話,
那種反差感讓人覺得有點好笑。
https://www.reddit.com/r/Metal/comments/3c3mmb/what_is_the_difference_between_speed_metal_and/
有時在談「速金」的時候,常常是侷限於清腔演唱的「新古典速彈」,
而不包含那些作為鞭金雛型、受hardcore punk影響的帶嘶吼式速金,。
事實上界線很模糊,兩種都有包含。
開創某種樂風的創制性定義,不影響該音樂作品被其他形容詞貼標籤。
(Brit-pop、瞪鞋也可以是迷幻的)
模仿、嚮往某種樂風的創作者,複製了該樂風的規則,但卻缺乏當初樂風開天闢地的冒險精神。
(某些neo-prog只是prog皮,其實是pop骨)
- Jun 27 Tue 2017 12:55
My top 30 metal albums
- Jun 15 Thu 2017 22:10
TNG Skins of Evil / Godzilla.Vs.Hedorah
- May 23 Tue 2017 14:35
notes on FARGO the TV Series, pt. 2
As I mentioned, Fargo S2 shares similar motifs with Madame Bovary.
- Apr 28 Fri 2017 12:37
notes on Mr. Kaplan in The Blacklist
卡普蘭先生:情感意義的轉印
- Apr 26 Wed 2017 12:43
notes on FARGO the TV Series
1.
- Apr 17 Mon 2017 16:39
Notes on Stand-up comedy and Music
其實我之前好像寫過類似的筆記,但就被我自己搞丟了。
1. 表演素材
最近的單口喜劇趨勢似乎是一、兩年就要把所有的舊笑話汰舊換新,
換一套全新的whole new hour,但音樂表演不太可能這麼做,
尤其是熱門樂團的金曲,總是必須重複持續放送。
Andrew Dice Clay是類似的反覆放送存在,
觀眾希望在現場聽到他們早已聽過的經典名句,卻仍樂此不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68bNAkyzKQ
2. 渾然天成
看似自然隨性,其實事先精心設計的表演。
How Louis CK Tells A Jok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dvYrTeTuU
看似信手拈來,其實經過反覆推敲。
這是一種可追求的境界,但是並不代表即興、臨場應對不重要。
音樂表演的相關議題,我想到的是音樂表演者對觀眾的問候與聊天,
setlist中早就已經擬定好,什麼時機點要跟聽眾寒暄,
其實只是為了把器材調整的時間拖完,避免讓聽眾覺得空等而失去耐性。
舞台之前的交流,是為了幫舞台後方的搬運耗掉所需時間。
3.與觀眾的互動
單口笑話家應對Hackler可說是工作的一環,
每個笑話家都要學著應對這種危機場面,
而與觀眾交談、調侃觀眾更是常有之事。
但在互動情況下,仍得保持節目順暢進行,不讓觀眾因此分心,便是關鍵所在。
音樂表演者對於觀眾騷擾,通常不被要求有熟稔的舞台應對手腕。
4. 模仿
有所謂的翻唱cover band的存在,讓不能看到本尊的聽眾過個乾癮,
雖然有Michael Winslow這種口技音樂性的單口笑話存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9RmFZgNqf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6Sw6amNg5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T69QkcZ8I
不過通常而言,單口笑話對於純粹模仿致敬的表演者,顯然比較不抱好評。
而對於剽竊抄襲者,更是往往砲轟伺候。
5. 驚喜元素
單口笑話家往往要求觀眾盡量不要拍攝最新的素材上傳到網路,
因為笑話往往需要一個爆點,若預先知情,效果將大打折扣。
音樂表演偶爾會演唱某幾首驚喜的歌目,讓觀眾新鮮一下,
但那對整場表演的優劣沒有太大的決定性。
6. 觀點
表演者的觀點置入作品中:
在表演內容中放入對政治文化的觀點、社會觀察。
有些單口笑話家自認為自身是拓展人類思維的先驅者,另一些則只專注於讓人發笑。
有些音樂表演者自恃為誘發社會變革的薪火,另一些則不把重點放在此處。
觀眾的觀點轉化:
好的單口笑話家,可以將觀眾原本不太能接受的敏感議題,
包裝成一個容易入口、惹人發笑的笑話,讓觀眾聽完後驚呼:
「原來我對這個議題也能發笑!」
7. 對觀眾反應的倚賴性
僅有非常少數的另類單口笑話家,會堅持惹觀眾發笑並非其表演重點。
大多數的狀況下,表演要kill,就是要博得觀眾的心。
有時,單口笑話被類比為催眠術、心理暗示,
若要表演奏效,觀眾當然要「有反應」。
然而,有創見與突破的音樂,跟悅耳程度、大眾接受度是兩碼子事。
音樂表演者似乎更有理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對觀眾的反應採取較置之不理的態度。
8. 記憶點
我發現單口笑話家喜歡放一個很有記憶點的笑話,
可以替整場表演畫龍點睛,但那個笑話往往不是最好笑的,
或許只是最有故事性、對表演者有獨特印記、最令觀眾印象深刻。
我在想,音樂表演是否會有類似的情形。
某首沒有那麼好聽,卻很有記憶點的歌曲?
9. 觀眾的既有印象
觀眾對某位表演者的既有印象,有時候會扼殺、干擾他們欣賞最新的表演內容。
單口笑話家可能深受刻板印象所害,因為觀眾對他們講述的議題有既定期待。
音樂聽眾可能也往往聚焦在他們心目中的「全盛期」專輯內容。
- Mar 17 Fri 2017 15:48
關於精神疾病殺手的隨想:完美風暴
- Mar 17 Fri 2017 15:46
notes on Unbreakable, Split, Westworld, Billy Lynn, Arrival
驚心動魄:
- Feb 24 Fri 2017 12:50
《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2016) 拉拉鍊雜感
La La Land (2016)
- Feb 06 Mon 2017 20:23
my top 10 post-rock albums
- Dec 08 Thu 2016 22:17
My cover of king crimson
I talk to the Wind (King Crimson 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dMGtTx3VrM&featur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