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忘記我是誰
Novo (2002)
http://us.imdb.com/title/tt0291392/
[2] 殭屍人/ 我家也有大屍兄
Fido(2006)
http://us.imdb.com/title/tt0457572/
男主角的爸爸無法成功勝任其父親的職位,雖然的確對家人有情感,但無能地令人討厭;
隔壁詹康(ZOMCOM)公司的官員則是崇尚男子氣概跟殺戮殭屍,官僚並且有些無情。
(說道若自己的老婆變成殭屍他將毫不猶豫地將之爆頭...)
能力強,但是專橫霸道......這兩個爸爸的類型都會讓人討厭,爸爸真難為!
[3]
偷慾:一個作家的告白
Under a False Nam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Sotto falso nome (2004)
http://us.imdb.com/title/tt0367098/
[4]
與我共舞
Come Dance with Me
Voulez-vous danser avec moi? (1959)
http://us.imdb.com/title/tt0053428/
Brigitte Bardot ... Virginie Dandieu
原本以為是歌舞愛情片,結果是BB替自己涉嫌謀殺的老公找尋證據洗刷清白的故事,
大概就是用驚悚推理包裝的喜劇。
色調很漂亮,前面步調有點慢,笑點效果也有點沒出來。
不過看到後面會覺得劇情還算OK,說得過去。
只不過原本以為干絲堡先生戲份會更多,結果才那麼一點。
賣點大概就是BB很正。
[5] 我的左派老師
Half Nelson (2006)
http://us.imdb.com/title/tt0468489/
嘴裏辯證法,手裏馬克思,真正要生活起來,步調卻很黏滯。
衝突看得見,那個綜合超克的進步上升的轉捩(ㄌ 一ㄝˋ)點時刻卻不甚明顯。
但是這部片還是保留了一絲樂觀的氣息。
雖然改變很慢,一些觀念不是能說改就改,革命不是說來就來。
種族問題還是在,老師還是吸毒,家庭裏面還是有一些意見跟看法不合。
但是至少人之間的情感可以使得我們彼此正視差異,並且容忍。
現實當中很難能完全地喜歡跟接受一個人,不可能每個特點都被人喜歡,
但這不代表情感的交流就此斷絕;
即使交流的方式極為折衷,雖然彼此之間還是有些難以突破的隔閡.....
男主角對自己典型白人家庭感到格格不入,
在黑人區教人權史,卻似乎下意識地不放心讓自己的黑人學生被其黑人鄰居照顧,
到底自己是暗自在歧視,還是其實自己是對的,應該負起照顧的責任?他也難以斷定:
白人想要照顧黑人的這種心態,到底是出於優越還是純正好心的人情?
結論:
上課教揚棄,毒品卻戒不掉。do so so la so, si do.
[6]
上海小姐 The Lady from Shanghai(1947)
http://us.imdb.com/title/tt0040525/
director:Orson Welles (uncredited)
Rita Hayworth ... Elsa Bannister
Orson Welles ... Michael O'Hara
Everett Sloane ... Arthur Bannister 掰咖律師有錢人
Glenn Anders ... George Grisby
奧森威爾斯的film noir,台詞鑿痕太過明顯,
想要刻劃男主角的道德性格可是卻過為文謅謅,使人有故弄玄虛之感。
我喜歡的是一個小細節,是亞瑟的生意合夥人喬治,要男主角麥克偽裝殺了他,
然後遠走高飛的橋段。他要在眾人的眼中消失,在海外小島過著逍遙的日子。
喬治的說法大概是這樣的:
只要你自首坦承你殺了我,我就在官方上會登記為已死去;
但是只要找不到屍體,你就永遠無法被宣判為兇手。
一個麥克口中的故事構成整部片的意象:
在船上被釣起而受傷的鯊魚群瘋狂地自相殘殺,在瀰漫的血味裏啃食同類。
這樣的意象也與故事人物的心理背景相符合:
在於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不相信任,卻又被迫必須一起生活,必須處處妥協,
沒有任何可供逃避的去處,每個人的監視與期待導致你的不快,
卻又無法逃離眾人的注視.....
例如女主角愛莎想要離開自己的丈夫,但總是再次被迫回到他身邊......
一方面丈夫會雇用人來監視跟蹤,控制她的生活,
另一方面她也相信沒有錢的話,就沒有辦法過獨立自主的生活
男主角麥克孑然一身,元本他相信他能夠獨立照顧自己,而愛莎則笑他天真;
但在愛上愛莎之後,他也開始相信自己需要錢,否則沒有辦法照顧這個女人。
一筆遠走高飛所需要的私奔費便成了
相信有錢才能自由,反而成了丈夫能夠控制她的源由。
Arthur Bannister:
Killing you is killing myself. But, you know, I'm pretty tired of both of us.
這句話文謅謅的,又暗示著亞瑟跟愛莎的諧音,不過我目前沒想出什麼好解釋
說明兩人生命的交纏與相似
Michael O'Hara: I've always found it very... sanitary to be broke.
顯示男主角不囿於名利的自由/道德人格
[7]
穆謝特 / 少女莫夏特
Mouchette(1967)
http://us.imdb.com/title/tt0061996/
Director:Robert Bresson
[8]
愛重奏
Reprise (2006)
http://us.imdb.com/title/tt0827517/
[9]
愛情爬蟲類 / 愛的路上五個人
Love and Other Catastrophes (1996)
http://us.imdb.com/title/tt0116931/
[10 ]
魂斷威尼斯 Morte a Venezia (1971)
Death in Venice
http://us.imdb.com/title/tt0067445/
男主角對美少年的態度就有如他對藝術的態度。
把美當作unreachable的界限,於是追求美將成為自我耽溺以及破壞社會規範的力量,
因為美不是在現實世界中的任何一個本來就存在的東西,
美是作為崇高的閃現,美的閃現不受人類智性的法則所支配,卻能影響人的看法;
(某種transcedence: 不被經驗限制卻能改變我們如何經驗,改變思維框架 )
而美的閃現要透過藝術家make invisible visible.
(這句話Junebug怪老頭畫家也有講)
所以追求美的活動事實上藐視一切功利的抉擇或者是社會規範;
當你為了討好別人而作某種作品,你就嫩掉了。
但是當你真正在追求美,你就必須放棄自己的生命原本有的目的性(追求苟活/安適...)
而必須identification with the dead,準備好為了成全美而傷害生命.....
當男主角到達麗都,他好像就有預感自己會死在這邊。
[ 補上蘇板友的補充:
托馬斯曼的立場應該是,嘗試告訴大家,追求唯美的危險性。
因為美不是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的存在物,但是若你(比如主角)
把那個崇高的transcedence拉進到現實生活之中,那你就跟玩火一樣會死翹翹 ]
[11]
天涯何處無芳草
Splendor in the Grass(1961)
http://us.imdb.com/title/tt0055471/
Natalie Wood ... Wilma Dean 'Deanie' Loomis
http://us.imdb.com/media/rm2339674112/tt0055471 怎麼這麼正!!!!!!!!!!!
Warren Beatty ... Bud Stamper
Barbara Loden ... Ginny Stamper 這個後來有當導演
[12]
白夜 White Nights
Notti bianche, Le (1957)
http://us.imdb.com/title/tt0050782/
- Apr 22 Tue 2008 20:23
[電影]3/11 -4/22的清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