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28087_347760968639712_453258396_n  


鬼店 the shining (1980)
http://us.imdb.com/title/tt0081505/

同樣是史蒂芬金的著作,鬼店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種的恐怖元素,也被許多片子抄襲使用,
我電影版跟電視版雙面DVD都看過,我並沒有感到很恐怖,但仍讀出不少可取之處。


恐怖元素一:
房子好像是活的。有它的生命,它蠱惑人心,引誘你犯罪...
(有看南方公園Wall Market那集的,就知道是什麼回事!)

超愛演恐怖片的侏儸紀公園考古學家Sam Neil演的一片,就有受影響:
Event Horizon (1997)
http://us.imdb.com/title/tt0119081/

換湯不換藥,一個太空船好像有生命,弄出各種幻像,讓船員們自相殘殺...


恐怖元素二:
承襲第一點,引發的是邪惡慾望跟親情之間的搏鬥,人如何自甘墮落。
這點在史蒂芬金的小說裡是常見的主題:
我再以寵物墳場作例子:
將屍體埋在印地安人神秘的祭壇裡,隔天屍體就會起死回生,但是它已經不在是原本的他,

這個死而復生的祭壇是個多大的誘惑,(鬼店當中則以酗酒來表示那顆罪惡蘋果)
你明明知道活過來的不是原本的他,但是受到親人死亡強烈侵襲的人,
還是會選擇這樣一個悲劇:讓屍體復甦。
復甦之後僵屍沒有親情記憶,嗜血而攻擊自己。
要嚜你就再殺死它,不然就被她咬死。
史蒂芬金常常講人們如何屈服於邪欲之下,"明知如此,還是這樣做"。
這就是傑克尼克遜拿斧頭砍家人那幕經典的原因。
他的親情沒有支持他面對美酒的蠱惑,
長時間住在森冷高山別墅後性格扭曲,並且產生幻像,
他寧願聽信幻像的諂媚與離間,而開始六親不認,縱容自己的邪欲。

(看了南方公園Wall Mart那集也同樣知道人們如何照見了自己的醜惡,
卻還是永劫輪迴不斷犯錯,這集真的超讚!)

恐怖元素三:
孤立無援。好像希臘神話的先知一樣,自己知道某些事,群眾卻不願聽還撻伐自己。
永遠孤獨而不被理解的宿命。
鬼店的兒子是個有shining的小孩,shining就是一種心電感應的能力,
並且能用靈視看到一些警示的預知景像。即使如此還是不能防止宿命的侵襲,
沒有人願意聽他的。看得到災禍卻擋不了的可怕。

爛恐怖片常常用這點,沒有人相信主角看到怪物...但都弄得很不深刻。

ps.
配樂製造的焦灼毛燥感,畫面設計令我感覺有點過於美麗,而產生超現實的出神感。
兩者相輔相成,不斷醞釀懸疑感,好像把你懸吊起來而尋求解脫的感覺。

這部片我願意給予不錯的評價,但讓我感受到的恐怖程度並不是太高。
我認為導演想營造的不是那種突發的事件和震撼音效,突驟嚇人的短暫興奮;
而是恆長一貫的心理懸疑,利用有深度的恐怖概念讓觀眾難以忘懷,
這樣的恐怖片才有力。當然他的運鏡與配樂更是助長這樣心理滯礙難安的感受。
由於先看過雙面dvd電視版本,我會覺得故事節奏有點快,而且留白剖多,
電視版給了更多鬼怪跟血腥的細節,這見仁見智啦,留白也不賴。

這部片給我一種很節制控約,小心翼翼的素雅美感。
因為節制留白而沒有說透講明,反而給片子一種餘韻無窮充滿潛力的感覺。
心中的水壺感覺是處於混沌亂流還沒燒開的狀態,整個人如坐針氈,
它就是不讓你的情緒得到"解決",反而有種隔靴搔癢的爽感,
那種醞釀許久的受虐期待感,當然我們可以用想像力添補更多細節與揣測。

這當然可視作是一種策略,有如一隻蜷為弧狀,全身充滿力量蓄勢待發的豹子,
在攻擊爆發前那樣彷彿平靜的凶狠凝視,那樣的懸置等待,
反而比彈射過來的屠殺現況更令人寒毛直豎。

ps 2014.

 http://youtu.be/NmOoekbK6YI
http://youtu.be/5i_G_IRrQrI

另外紀錄片Room237裡面有很多奇怪的詮釋可供參考,各位有興趣可找來看

1451344_548557408560066_1764971744_n  

arrow
arrow

    giselem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